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内容

河南洛阳:“共享奶奶”走进社区托管课堂 “共享+”服务模式三方共赢

关爱多11个月前 (07-27)各地动态8540

河南省洛阳市“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又火了!《洛阳晚报》曾报道过她们的故事,收获了不少读者的点赞(详见《洛阳晚报》2023年12月27日A10版)。2024年7月,她们进入社区帮居民带娃的视频再度走红网络,不少网友在线呼吁:希望全国推广。

从记者首次采访“共享奶奶”至今已过去大半年,在这段时间里,“共享奶奶”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从实践来看,“共享+”的服务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又能否为其他社区提供宝贵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再次和“共享奶奶”面对面。

“共享奶奶”的服务内容更多、受众更广

70岁的蔡春芹是涧西区重庆路街道重三社区“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项目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社区里最早“出道”的“共享奶奶”。

两年前,蔡春芹的外孙女上了小学,她在接外孙女放学时,经常会受人所托帮无法按时接娃的邻居把孩子接回来。有时候太晚了,她还会“承包”孩子们的晚饭。就这样一来二去,“共享奶奶”的名号越来越响亮。随后,在社区的动员和支持下,“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年底应运而生。

“放暑假了,我们不用去学校门口接孩子了。现在,我们的舞台在社区。”说起最近的生活,蔡春芹说,2024年暑假,“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全员进入社区托管课堂,日常工作包括看孩子们写作业、跟孩子们玩儿、陪孩子们读书等,“志愿服务的内容更多,照顾的孩子也更多了”。

1.jpg“共享奶奶”梁正正在给孩子们上烘焙体验课 王若馨 摄

61岁的社区居民梁正,最近刚加入“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之前,我就听过‘共享奶奶’的故事,很受感染。”梁正说,她外孙一家和她住得远,但她很喜欢孩子。于是,她便以自己的特长为“敲门砖”——以“烘焙达人”的身份加入服务队,除了提供基础的“陪伴式”志愿服务,她还开设了少儿烘焙体验课,“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对我来说,不是付出,是收获”。

该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队员从5名增至23名,截至目前已综合开展公益托管服务129次,累计服务时间超500个小时,惠及辖区42户双职工家庭。

社区探索可复制的“共享+”服务模式

重三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梦娜说,“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项目的生成,立足于重三社区老年人多、孩子少这一实际情况。结合“一老一小”,社区将20多位有能力、有空闲、喜欢孩子的老年人组织起来,帮忙照顾那些因父母工作繁忙而无人照料的小朋友。对感觉退休后生活空虚的老年人和需要成年人帮助的少年儿童这两类特殊群体来说,在这一过程中,“陪”与“被陪”双方都收获了爱与陪伴,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在张梦娜看来,“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运行,也给了社区很大启发。目前,该社区正在培育的“共享德华”志愿服务项目,其运行模式就借鉴了“共享奶奶”。“德华”源自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角色江德华。江德华在剧中未结婚就帮哥嫂带大了5个孩子,因此在网络上一群未婚未育却帮亲人带娃的年轻人被称为“德华”。

“‘共享德华’志愿服务项目也是依托社区内较为稳定的大学生志愿者资源设立的。”张梦娜说,为了提升该志愿服务的专业性,社区还广泛链接社会资源,与高校联合吸引更多“德华”加入,“对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来说,他们在这里可以充分实践课堂所学内容、体会志愿服务精神,结业时,社区还可为其开具实习证明”。

由此可见,“共享+”志愿服务项目的运行,起码离不开3个方面:首先,社区具备一定的志愿者资源优势,这是项目运行的基础;其次,居民有某一方面的迫切需要,这是项目运行的动力;再次,服务和被服务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这是项目长久运行的关键。

三方共赢为解决老年群体问题提供思路

社区是城市的小单元,城市是群众的大社区。

社会学者安锋认为,“共享奶奶”的出现是三方共赢:对家长们而言,孩子放学接送问题、暑假照护难题迎刃而解;于奶奶们而言,她们在发挥余热时收获了孩子们提供的情绪价值,获得了快乐和满足;就社区而言,“一老一小”的互助模式,不仅让更多社区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更多感受到和谐社区的温暖,还以志愿服务“内循环”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水平。

在洛阳市心理咨询师李婧看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深,相当一部分退休后的老年人因自我价值无法体现、情感无处寄托、时间无处打发,不同程度地陷入焦虑状态,而在缓解焦虑的方法中,与纯真的孩子们相处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因此,对于解决社会老年群体问题,“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项目提供了一种新的问题解决思路。日后,若遇到“共享奶奶”生病,也许会出现孩子们的父母争着开车送“共享奶奶”去医院治疗,或是细心照顾的情况。就全社会而言,这又是更高一层的正能量传播,是一场群体性的爱的疗愈。(洛报融媒记者 王若馨)

(原载于2024年7月18日《洛阳晚报》A7版)

来源:洛阳学习平台      作者:王若馨    作者单位:洛阳日报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关爱多@行域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gs.cc/post/305.html

分享给朋友:

“河南洛阳:“共享奶奶”走进社区托管课堂 “共享+”服务模式三方共赢” 的相关文章

江苏昆山:“银龄自治”让基层治理更出彩

江苏昆山:“银龄自治”让基层治理更出彩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要怎么“一键叫车”?为提升适老化出行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公众出行便捷性和满意度,近年来,南京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指导巡游出租汽车、网约车行业积极完善助老打车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优化调整,积极推进巡网融合出行业务模式,形成95128电话叫车、固定点助老设备叫车、手机AP...

西藏拉萨:关爱特困老人 弘扬红十字精神

西藏拉萨:关爱特困老人 弘扬红十字精神

5月8日是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当天,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和拉萨市红十字会联合开展了2024年“红十字博爱周”活动。志愿者走进拉萨市三县(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开展生命教育、应急救护宣传、送医送药、慰问、养老服务培训等活动,将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温馨的关怀带给每一位老人。来源:西藏学习平台&n...

广西:建成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2万个

广西:建成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2万个

5月9日,记者从全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广西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全区已建成111个县级失能照护服务机构、13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据介绍,全区目前共有各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2万个,其中全托服务机构和设施6...

为老年人上网安全保驾护航(“融”观中国)

为老年人上网安全保驾护航(“融”观中国)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警务人员向群众介绍网络反诈知识。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老年网民规模日益庞大,早起一睁眼就刷朋友圈,短视频一看就是几小时,熬到半夜两三点只为追剧……与此同时,老年人沉迷网络、轻信网络谣言、被诱导打赏等问题不时出现。越来越多的公众意识到,数字技术适...

养老2.0: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养老2.0: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老年期只是人的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衰老和功能衰退是缓慢渐进的过程,老年人觉得自己的今天和明天没有本质的不同。” 吴玉韶认为,“养老其实是老年期的一种生活方式,做服务的不能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来,把老年人过度‘养’起来。”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69的低龄老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56.1%,如何...

市民政局等11部门印发《方案》优化提升老年助餐服务

市民政局等11部门印发《方案》优化提升老年助餐服务

天津市民政局讯:一碗一筷、一羹一饭,养老助餐服务是老年群体关心的日常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本市近年来大力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民生“食”事,让津城老年人乐享幸福“食”光。这几天,此项服务迎来“升级版”,市民政局等11部门近日印发 《关于深化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