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内容

河北承德:滨河社区家门口的老年教育让银龄生活“有知有味”

关爱多5个月前 (12-09)各地动态119068

1.jpg

图为老人们在书画室里练字

本报记者 杨华/文 张珊/图

气势磅礴的大合唱,行云流水的太极拳,知性优雅的旗袍秀……在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老年大学,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让正在学习的老人陶然忘我。

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察时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之后,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变化越来越多,老人更是把社区当成第二个家,都乐于在这里的老年大学沉浸式学习,一幅老有颐养的银龄图景铺展开来。

在家门口学习乐趣多

初冬的承德,寒意渐浓。虽然舍不得离开温暖的被窝,76岁的王惠还是早早起床做好准备,然后步行十几分钟来到社区老年大学里的书画室,看到已有几位书友开始写字,一抹浅浅的笑容从她脸上划过。她把字帖、毛笔和宣纸一一摆好,坐定,书写起来。

“其实在家也能写,但一想到这里有一大群同样爱好书法的邻里,就想赶紧过来和他们一起精进技艺。”王惠说。

几年前,老伴去世后,王惠的心情低落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听说社区老年大学开办了书画、太极拳、舞蹈、声乐、朗诵等课程,她便来一探究竟。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同龄人的学习热情深深感染了她。她不仅报了声乐班,更成了书画室里的常客。“在这里,我很开心、充实,空巢老人的孤寂感一下子烟消云散了。”王惠语气轻松而愉快。

跟王惠一样喜爱书法的退休干部齐红,自从社区里有了书画室,他就加入进来。“现在一天不拿毛笔就难受,我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光《兰亭集序》就写了上千遍。”齐红十分健谈。

在齐红心中,能生活在滨河社区是幸运且让人羡慕的。“这个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从周一到周六,每天上下午都有课,环境整洁宽敞,还不收学费,笔墨纸砚也都是社区提供的。每到节日,还会把我们写得好的作品装裱好,拿到社区里展览。”齐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时,书画室旁边另一个教室的门打开了——刚上完太极拳课的几位老人陆续走了出来。打头的张玲梅笑得格外开心:“孙辈带大了,有了更多的闲暇时光,在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学习喜爱已久的太极拳,乐在其中。”

滨河社区老年大学自2018年开办以来,一直深受老年人欢迎。社区党总支书记于岚说:“阿姨和叔叔们一见到我就问,最近有什么活动,又要开什么新课啦,有了一定要通知我们呀!现在我只要有时间就琢磨再搞点啥新鲜的活动、开办点实用的课程。”于岚觉得,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让老人们身心愉悦,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具体行动。

不设限的人生才精彩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62岁的谢桂珍来到老年大学的舞蹈教室。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她随着音乐旋律琢磨起新舞蹈的动作。下午2点,姐妹们陆续到来,在把杆前做拉伸,为跳舞热身。

“这么多年,学员来来往往,只有谢桂珍坚持至今。她学了舞蹈,再教我们。她是学员也是老师,还把我们组织起来成立舞蹈队,带着我们四处演出,我们就爱叫她谢队长。”老年学员王秀艳快言快语。

听着姐妹的心里话,谢桂珍笑了:“我是一个因拆迁占地而住进滨河社区的农民,没想到在晚年竟成为了一名老师,这得感谢社区给我提供了一个舞台。”

为了带领姐妹们学习更多动作优美的舞蹈,年轻时就喜爱跳舞的谢桂珍四处求学拜师,还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夕阳西下,姐妹们手挽着手走出教室。“咱们晚饭后铂悦山广场上见。”谢桂珍和姐妹们相约。因为老年大学课程多且火爆,谢桂珍和姐妹们通常只能周五下午在老年大学里学习新舞蹈,更多时间都在离小区不远的广场上跳舞。

孟文娣刚退休不久,是原单位的文艺骨干。来到老年大学后,因为对舞蹈课情有独钟,且跳得好而成为班长。“在这里,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舞蹈、一起玩耍,晚年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在老年大学里,孟文娣收获满满。

每天晚上8点,家住滨河社区旁边铂悦山小区的郭振龙便准时上床,因为第二天一早他就要到滨河社区带领一群跟他年纪相仿的老人们引吭高歌。

“我们都是业余水平,凑在一起唱歌,不求音准和音色,只图健康和乐活。”郭振龙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声音浑厚,完全看不出已是84岁高龄。

郭振龙去年搬到铂悦山小区后,得知滨河社区有老年大学,就报名成了合唱班的一员。他偶然看到社区大厅一角有一群纵情高歌的老人,便站在人群中跟着哼唱起来。后来领头人有事离开,就把带领大伙唱歌这一光荣的担子交给了热心肠的他。他没有推辞,在合唱班学歌之余,成了这个“玩乐群体”的带头人,每天带着大伙唱歌。唱累了,他还会和大伙拉家常、讲笑话。“在80多岁高龄,成为一群老人的歌唱老师,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啊……”老人意味深长地说。

这几年,滨河社区老年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从一开始的请专业老师过来教,逐步演变成“公益教、免费学”的办学模式,在有一技之长的老人与渴望学习的老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彼此需要、相互成就。

活在热爱里永远年轻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这句话说出了 66岁的静晓玫的心声。她特别喜欢唱歌,没退休就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退休后,她把唱歌当成主业,成为老年大学的一名老师和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每每回忆起见到总书记的情景,静晓玫都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决心把晚年生活过得更精彩——文化养老、艺术养老、健康养老是主基调,同时还要做一个活力满满的老年志愿者。只要有演出机会,她就把老年大学里能歌善舞的姐妹都带上。她唱歌,姐妹们伴舞。原本只在排练室里唱啊跳啊的老姐妹登上大舞台,成为主角儿,还收获笑声、掌声、喝彩声,大家都成就感、自豪感满满,幸福溢于心间。

67岁的岳淑荣是老年大学的学员,还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她把从事志愿服务看作晚年的一份事业。平日里,她常到社区高龄和独居老人家里探访,打扫卫生、拉拉家常。老年大学里的学习,她当作为志愿服务“充电”——学习手机操作、拍摄照片、制作视频等技能,把志愿服务的场景记录下来、展示出去,传扬志愿服务精神。

岳淑荣常与社区里多年践行雷锋精神的金聚海老人、拥有丰富志愿服务经验的计廷元老人聊天,学习他们的志愿服务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志愿者给予认可和高度评价,我们心里都特别高兴。”岳淑荣说,“如今能为更年长的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都感觉年轻不少。”

爱好摄影的“60后”新老人杨炳琴说:“近距离感受总书记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心里热乎乎的。”身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杨氏太极拳分站站长,杨炳琴在退休后成为老年大学摄影班和太极拳班的老师。不上课时,她则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做饭等服务,帮老人生活之需。“老年大学这个平台,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富足。社区这个大舞台,让我在老有所为中感受人生的意义,感受晚年也可以这样富有诗意。”杨炳琴感慨地说。

2019年,岳淑荣和几位 “活力老人”聚到一起,成立了老年志愿服务队。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的第二天,就有3位老人找到社区工作人员,申请加入老年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服务队已从最初的40多人增加到80余人。

提及这些志愿者,于岚眼里充满敬意:“正是有了他们的老有所为、志愿服务,才让社区里的1600多名老年人的老有所养又多了一层保障。社区也在今年探索建立公益互助养老平台,老人在平台上发出需求,志愿者的手机上就会收到需求信息,可以快速抢单完成服务。志愿者通过线上打卡,就可以将志愿时长存入个人账户,将来自己需要照顾时,可以从账户中支取‘时间’,享受相应的服务。”

“生活在这么一个有爱的大家庭,多幸福啊!”同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志愿者胡希英,用一首打油诗憧憬未来——“八十不老,六十还小,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天天满眼都是阳光灿烂,让我们再活上30年!”

■记者手记

家门口的幸福养老这样来

“学习让晚年更充实有趣,老有所为让晚年更精彩有意义。”这是记者在滨河社区听到最多的两句话。

近几年,面对老年人对文化养老和多元化学习的需求,滨河社区秉承老年人需要什么课程、就开设什么课程的理念,采取点单教学、动态调整的方式,先后开设多门课程,“学什么”“怎么学”“谁来教”,都由老年人自己说了算。

老年大学的课程融前沿新知和传统文化于一体,有知性高雅的朗诵课,有颇具技术含量的摄影课,还有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手机使用课;课堂上,不仅有老师讲学员听的环节,还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及自主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师资方面,社区由从外面请专业老师进行讲授,逐渐演变成以本社区在某一领域深耕多年、专业度颇高的退休老人担任老师,他们不仅倾囊相授,还了解老年学员的心理,让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发挥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作用,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滨河社区在老年大学办学中的不断探索,生动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养老”变“享老”的新理念。

这种接地气的尝试,为老年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动能,让老年人在共学共享中更加健康、积极、优雅地享受晚年生活,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来源:中国老年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关爱多@行域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gs.cc/post/388.html

分享给朋友:

“河北承德:滨河社区家门口的老年教育让银龄生活“有知有味”” 的相关文章

为老年人上网安全保驾护航(“融”观中国)

为老年人上网安全保驾护航(“融”观中国)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警务人员向群众介绍网络反诈知识。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老年网民规模日益庞大,早起一睁眼就刷朋友圈,短视频一看就是几小时,熬到半夜两三点只为追剧……与此同时,老年人沉迷网络、轻信网络谣言、被诱导打赏等问题不时出现。越来越多的公众意识到,数字技术适...

老年文娱教育风口已至

老年文娱教育风口已至

理解老年文娱教育的核心,首要地是需要从用户层面去洞察,是50后、60后群体进入或即将进入退休生活,他们会进入一个自我解放型的消费阶段。因为退休,收入现金流很稳定,身体也基本上比较健康,就需要大量的文娱、休闲活动来填充,来实现自己年轻时的各种梦想。  这个时候就能看到,所谓老年教育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老...

老年人也爱科技感 “60后”是消费主力军

老年人也爱科技感 “60后”是消费主力军

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简称“老博会”)开展的2024年金芙蓉养老论坛上,“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马旗戟开玩笑地介绍,这两年参加的讨论银发话题的活动,比过去六七年都多。随着国内第二波婴儿潮(1962至1971年出生)迎来退休,与老年人生活相关的经济、消费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国家统...

总局科教司:加强老年体育科学研究 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

总局科教司:加强老年体育科学研究 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

2024年全国老年人体育科学大会5月29日在陕西西安开幕,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张涛出席并接受了记者采访,介绍了科教司近年来服务老年体育工作的情况。张涛表示,老年体育工作是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老年体育科学研究,对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有积极意义。体育总局科教司高度重视老年体育工作...

湖北开展改善老年人 就医体验试点工作

湖北开展改善老年人 就医体验试点工作

湖北日报讯 (记者龙华、通讯员邱源、罗颖)推广“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复诊0元号”,近日《湖北省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由省卫生健康委印发。试点工作从今年6月开始,首先在武汉市、孝感市、荆门市三地部分医疗机构开展,2025年上半年,在总结试点工作情况基础上,将在全省范围内...

聚焦老年人体育服务需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聚焦老年人体育服务需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群体的健身与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他们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国家体育总局聚焦老年人体育服务需求,坚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筹资”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