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老
2024年7月,虹口区成为上海唯一入选2024年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区域。借助这一提升行动项目的开展,虹口区通过构建“区、街、居”三级养老服务平台,成功打造了与该区深度老龄化特征相匹配的养老服务体系。此外,虹口区还致力于推动老年人全面照料社区的建设,积极扩展居家社区服务的范围,构建了全方位的支撑体系,有效应对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截至目前,虹口区已建成超过800张家庭照护床位,提供了至少1000人次的居家上门服务,各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人次已达到50万。
推动“三网互联”,打造全域持续照料社区。推进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支持服务中心、居委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分层分类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养老服务需求,实现“保障网筑牢底线、普惠网织密中端、发展网激活高端”。
同时,虹口区打造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服务联动矩阵。依托“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工作机制,打通医疗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的互通流转,依托家庭病床服务机制,打通机构养老床位和居家养老床位的互通流转,在“两通两转”的基础上,补充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智慧康养体检中心等社区养老资源,实现“医康养护”联动发展,打造社区内的享老“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虹口区提出,2025年,区内养老机构达到47家,日间照料机构12家,助餐服务场所121家,长者运动之家5家。面向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由政府购买“兜底保障型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面向个人可支配收入低于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由政府支持提供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普惠型家庭养老床位”服务。面向有居家照护需求的老年人,由市场主体提供“市场选择型家庭养老床位”,家庭自费购买,产品选择灵活。
聚焦“四大服务”,拓展居家社区服务内容。第一,在上海市居家养老“十助”基础上,鼓励物业企业提供养老服务,部分街道已为物业从业人员、社区志愿者开展为老服务专业技能培训,并为老人建立“一人一档”电子服务档案,方便物业管家和社区干部了解、回应老人需求。第二,依托市级适老化改造平台,优化定制化改造服务包,到2025年年底完成适老化改造3500户。第三,优化“一键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服务达到1万户;拓展辅具租赁服务,开展辅具体验、科普、培训活动。第四,整合老龄委成员单位的服务团队和志愿者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维权、紧急救援等服务,覆盖六类特殊老年人群体共计1.65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基本诊疗、家庭医生、家庭病床等服务,探索慢病管理、认知症早期筛查及干预、术后康复等医养结合新模式。
强化“五项配套”,构建多方位要素支撑。提升居家护理员、社区养老顾问等的专业能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技能大赛;鼓励连锁化、标准化、专业化运作的社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增加供给数量,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居家养老服务数字化平台监管,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推广智能设备应用;依据“补供方、补需方”原则,分层分类制定补贴政策,最大化发挥项目资金杠杆作用;制定银发产业扶持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挖掘银发消费潜力,促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
此外,虹口区还围绕设施、服务、适老化环境、智能设备、人员、政策,形成《虹口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范管理办法》《虹口区居家服务工作指引》《居家智能化设备配置清单》《居家适老化改造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居家服务人员专业能力工作方案》《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奖励补贴政策汇编及具体操作细则》,积极推动居家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
来源:中国社会报